面對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濟二煤礦創新構建市場化與精益化深度融合的現代管理體系,全力打造“六精六提”融合管理新模式,為礦井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精益筑基 激活管理“一池春水”
走進濟二煤礦經營數據運行中心,大型綜合信息顯示平臺各類經營數據實時跳動。“這里集成了數據監控、工程競拍、物資調度等六大核心業務,真正實現了‘一屏看全礦、一鍵管流程’。”該礦工作人員介紹,傳統市場化大廳的數字化改造,讓管理觸角延伸到了礦井的每個角落。
濟二煤礦精心打造“423815”融合管理模式,以市場化為基礎、精益思想為手段,構建起“戰略-執行-評價”全鏈條體系,讓資源配置精準直達生產末梢。
“過去資源調配靠經驗決策、協調推動,現在通過礦級決策層統籌規劃、部室協同聯動、區隊精準落地的三級管控機制,就像打通了高效運轉的‘任督二脈’。”濟二煤礦綜合服務中心市場運行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該礦創新性建立“雙團隊”推進制——副礦長掛帥的“亮劍”團隊專攻效率提升,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領銜的“卓越”團隊聚焦效益優化。“我們采用‘紅黃綠’三色節點管控,任務推進表上89項重點任務高效推進,管理流程壓縮了18%,時間和成本都是搶出來的!”該礦副礦長張建鵬介紹說。
市場驅動 釋放要素“創效動能”
如何讓龐大的生產體系靈動起來?濟二煤礦的答案是:劃小核算單元,讓市場機制深度嵌入。
該礦將14個區隊科學劃分為132個核算單元,承包經營、崗位貨幣化、績效考核等多種模式各顯其能。“這些模式多而靈活,職工看得懂、易接受,市場運作自然簡潔高效。”該礦綜采二區區長孔祥太說。
要素自由流動,價格是關鍵指揮棒。該礦成立了五個專業定額小組,采用技術測定、經驗評估等方法,制定并優化了數萬種定額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成效顯著,僅資金市場借款額一項,全年就同比下降了56%。”該礦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孟召友指著最新的報表說。
“共享用工+工程競拍+人才創效”三擎聯動,盤活了人力資源存量。“我們搭建的‘人才共享平臺’讓技能大師不再‘專屬’某個區隊,設備搶修效率因此提升30%。”該礦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部)部長李韜展示著用工數據。
據悉,該礦上半年12項重點工程通過競拍創效59萬元,實施“保勤激勵+超額分成+崗位貨幣化”復合機制,優化皮帶司機等11個崗位減員15人,保勤工數增加5061工。
智能攻堅 筑牢成本“效益護城河”
成本管控是效益的生命線。該礦實施“成本穿透式管理”,建立“目標分解-過程監控-異常預警-考核追溯”閉環體系。“成本動態監測系統緊盯28類項目,材料費同比下降7.6%、電費單耗降低3%。物資全生命周期管理更是盤活了2462萬元閑置資產。”該礦工作人員介紹。
面對物資管理的老大難問題,濟二煤礦亮出了“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的利劍,運用大數據建模讓每件物資的領用都能精準追蹤到具體設備,預算動態調整算法使計劃準確率高達97%,“一工程一驗收”讓零星工程材料超支徹底歸零,僅此一項累計創效639萬元。
該礦還采取月度“單位評比”夯實基礎,“精益工具應用”考核提升理念、“現場評價”彰顯特色、“網格化管理”展示品質等多種方式,將考核觸角延伸至礦井融合管理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動了礦井效益持續提升。 “全年發放各類精益考核獎勵超過17萬元,就是要讓干得好的職工有甜頭、有奔頭,責任鏈條才能越擰越緊。”濟二煤礦礦長孫念昌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