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魯西礦業新驛煤礦,巷道深處機器轟鳴,地面廠區設備有序運轉。在精打細算的氛圍中,一場圍繞“節支降耗、挖潛增效”的戰役正悄然展開。
科學把脈,找準癥結開良方
(供電系統排查)
成本管控如同治病救人,精準診斷方能對癥下藥。新驛煤礦將成本動因分析與全面對標對表作為破局的“先手棋”,深挖問題根源、校準前進方向。
在礦井用電環節,一場“全方位會診”悄然鋪開。技術骨干們逐項梳理電力單耗動因,終于揪出影響整體能耗的關鍵“病灶”。
“以前總覺得電耗高是設備老化,分析后才明白,是部分區域供用電匹配不合理造成了浪費。找準了真問題,改造優化就有了準星。”機電管理部盧振州指著分析報告說。今年以來,他們通過對系統、設計、設備、工藝流程的協同優化,礦井節電效果顯著,累計創效已達36.5萬元。
與此同時,該礦全鏈條精準對標也在同步推進。從礦井設計、生產、運輸到銷售,20個職能部門牽頭制定了30條經營管控“軍規”。通過深入剖析營業成本構成,非生產性費用支出被鎖定為管控靶心,成為壓降企業成本的重拳所在。
精準發力,優化挖潛見真章
(深植理念 挖潛增效)
降本增效,既要系統謀劃,更需在關鍵處精準突破。新驛煤礦圍繞生產經營全鏈條,多措并舉,綜合發力。
在廢舊物資處置方面,該礦運營管理部常態化開展“非必要無價值”浪費排查改善。截至5月份,通過干將廢舊物資處置平臺累計處置變現114.68萬元。
在預算管控上,“零基預算”擰緊支出閥門。財務管理部全面推行“零基預算”,堅守“無收入不預算、無預算不支出、有預算不超支”的鐵律。同時,將成本管控任務層層分解到生產、地測、機電、通風等各個專業系統。“成本管控不是財務一家之事,必須讓業務部門從源頭負起責任。”副礦長邱成棟在月度分析會上說道。今年前5個月,外委費用同比降低約50.61%。
他們通過強化政策研究,合理利用政策創效,在耕地占用稅、土地使用稅、環境保護稅等方面,積極爭取減免政策,截至5月份,實現創效2000余萬元,有效保證了礦井安全穩定運行。此外,該礦還大力壓縮非必要成本項目投入,將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固本強基,長效管控筑根基
(清倉利庫 嚴控庫存)
節支降耗非一日之功,新驛煤礦視之為系統性、長期性工程,著力構建長效機制。
該礦搭建了“縱向分級、橫向分工”的立體管控架構,成本考核指標細化分解到崗到人,讓“人人頭上有指標,千斤重擔眾人挑”成為常態。洗煤廠副廠長劉曉明對此深有感觸:“成本指標細化到班組后,大家的節約意識明顯增強,一個閥門、一度電都開始精打細算。”車間還建立了動態督導機制,對超支10%以上的指標專項“診斷”,及時糾偏。
制度與監督的聯動更是關鍵一招。該礦以“大監督體系”為抓手,聚焦物資庫存管理等基礎環節,確保每一筆物資從入庫到領用全程在線,讓閑置、浪費無處藏身。
一場全員參與的“節支降耗全員行”也在該礦全面鋪開。通過“戰略解碼-目標分解-過程控制-結果評估”的閉環管理,降本目標被層層轉化為各部門KPI指標,形成自上而下穿透式管理。這種長效機制,正推動新驛煤礦成本管控持續向深、向實。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