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魯西礦業王樓煤礦將“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深植于心、踐之于行,通過控成本、增收益、盤資產等舉措,在精細化管理中“掘”出了實實在在的“金效益”,為礦井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擰毛巾”控成本,擠干“水分”
王樓煤礦秉持精準高效的管理原則,在材料成本管控上“分毫必爭”,以生產作業計劃為指引,搭建起“月度審批+動態監控”的全流程管控體系。對每一筆材料領用嚴把關口,實時掌握材料消耗情況,確保材料使用合理高效,從細微之處“掘”出效益真金。
(物資管控平穩有序)
“6月份,原定的材料成本預算是500萬元,我們全員行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造成材料浪費的細節,就像擰毛巾一樣,一點一點地把成本里的水分擠出來,最終節省成本約22萬元,每一分錢的節省都是對礦井效益的貢獻。”王樓煤礦物資管理部負責人倪峰平介紹。
不僅如此,在確保日常物資管理工作平穩有序運行的基礎上,該礦物資管理團隊還對倉庫布局進行了重新規劃。他們精心調整物資庫位,對庫房進行全面整理,使得物資存儲與管理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倉庫空間得到更合理地利用,為后續的物資調配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更為礦井高效生產提供了堅實物資保障。
“撿碎銀”增收益,匯聚“細流”
勤能補拙,更能生金。王樓煤礦在廢舊物資處置中“斤斤計較”,在成本管控中“錙銖必較”,從不起眼的環節里“淘出真金”,為企業效益添磚加瓦。
該礦有序推進廢舊物資處置工作,通過深入挖掘潛在價值、增加收入等途徑,讓“無用之物”變成了“增收之源”。上半年以來,已成功處置各類廢舊物資235.2噸,帶來54.9萬元的收入。其中,20.7噸報廢車輛變現4.14萬元,7.26噸廢舊鋼編膠管換來0.62萬元,29.16噸廢舊皮帶創收2.53萬元,2.1噸廢礦物油(含油桶)0.36萬元,32.5噸廢舊設備殘體變現11.8萬元,143.48噸重廢創收35.44萬元。每一筆收入雖看似細微,卻都是對廢舊物資價值的深度挖掘,讓其真正轉化為礦井收益的組成部分。
(經濟運行分析會)
“我們每月定期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聚焦成本構成,緊盯占比頗高的材料費、電費等可變成本,通過強化管控、精準發力,真正做到‘鋼用在刀刃上,錢花在關鍵處’,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得有價值。”該礦副礦長王廣磊說。僅在材料費管控上,他們嚴格執行區隊、班組材料計劃管理與驗收考核機制,將材料費支出較預算縮減214萬元。
不僅如此,在電費管控中,該礦堅持“避峰填谷”,每月依據峰谷電價靈活調整生產系統運行時間,使峰谷比最低降至32%,從時間差里“省”出了真金白銀。
“淘金砂”活資產,激活“源泉”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王樓煤礦在節約成本的戰場上“寸土不讓”,深挖每一處可節約的成本。持續推進清倉利庫工作,嚴格落實以舊換新制度,有效盤活閑置資產,讓每一分效益都顆粒歸倉,為礦井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清倉利庫方面,該礦深挖庫存“寶藏”,盤活“沉睡”資產。1-6月份,成功盤活各類物資206.28萬元,其中自用儲備物資價值102.34萬元,修舊利廢物資價值103.95萬元,讓原本閑置或損壞的物資“動”了起來,再次投入到生產中,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閑置物資加工再利用)
在此基礎上,該礦嚴格執行以舊換新制度,將其作為“淘金砂”的重要抓手,秉持“能用舊的絕不領新、能修復的絕不閑置”的原則,對各單位的物資領用進行嚴格把控,對未完成以舊換新任務的單位實施罰款考核。
“5月份,以舊換新考核0.43萬元,廢礦物油考核了1.06萬元,合計考核達到了1.49萬元。”倪峰平說。這不僅有力推動了舊物資的回收利用,更在源頭上降低采購成本。
“‘精打細算’是過程,‘持續發展’才是目標,要真正把‘精打細算’養成習慣、化為常態。通過從成本管控中‘省’效益,廢舊物資里‘撿’收益,閑置資產中‘挖’價值的實際行動,用點滴積累匯聚成礦井發展的堅實底氣,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該礦黨委書記、董事長、礦長王桂利表示。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