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西北礦業黃陶勒蓋煤炭公司掘錨一區,剛入職一年的王永紅正在讓區隊技術主管審核他編制的規程措施,這專注的一幕映照得身旁墻上張貼的“職場志愿規劃圖”格外醒目:三年技術員、五年專業主管、十年復合型管理者——每一個目標旁,都標注著黃陶勒蓋公司為青年人提供的培訓資源和成長通道。
對于剛剛走出“象牙塔”的高校畢業生而言,職場起點的抉擇,恰似一場關乎未來的“人生大考”,黃陶勒蓋公司用一套精準的“職場志愿填報體系”,為青春與礦山的相遇書寫“新解”。
職場“志愿表”:規劃成長起跑線
初入黃陶勒蓋,一份特殊的“志愿表”成為職場首考,該公司通過問卷調研,精準捕捉新員工發展訴求,匯總所學專業、發展方向、個人意愿等關鍵信息。這張看似簡單的表格,實則是人才精準培養的導航圖。
與高校志愿填報不同,這里的“專業調劑”充滿溫度,他們針對高校畢業生特別開設“見習崗位雙選會”,基層單位展示培養計劃,新人則可以選擇心儀方向。“雙選會”突破傳統分配模式,在充分溝通中傳遞企業關懷。
實訓“專業課”:淬煉本領大熔爐
6月21日,在200平方米的實訓基地內,一群年輕人正在接受井下“模擬考”。黃陶勒蓋公司投入200余萬元,打造井下作業實訓實操基地,覆蓋掘進、采煤等9個關鍵工種,配備專兼職教師13名,推出“訂單式”培訓六步法,構建獨特教學閉環。
他們同步投入機電智能培訓系統,借助生動形象的動畫演示,讓復雜的機電設備原理變得觸手可及。這種“理論學習+模擬實操”的培訓模式,讓職場“菜鳥”得以快速適應新崗位。
成長“快車道”:多元賽道競風采
黃陶勒蓋公司建立輪崗學習、素質提升、掛職鍛煉、職業生涯規劃等系列模塊化精準培養體系,扎實開展導師帶徒技藝傳承活動,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區隊擔任“三班長”,協助班組管理,推動專業人才向復合型管理人才轉變。
近三年來,該公司13名高校畢業生“三班長”被提拔到基層區隊技術員崗位,6名“三班長”被提拔到副科級崗位。主動扎根一線、積極練就真本領,成為高校畢業生隊伍中的新風尚。
職場“志愿”填報不是簡單的崗位分配,而是企業與青年人才的雙向奔赴。根基牢固、環境適宜、營養充分,黃陶勒蓋公司用心用情,助力人才好苗子“破土飄香”。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