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是國家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關鍵之年,是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突破之年,是山東能源集團拓展重組整合成效、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深化之年。回望這一年,山東能源集團破解了一批制約發展的難事,干成了一批事關長遠的大事,辦成了一批職工群眾關切的實事,書寫了能源集團改革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年終特別策劃:【2024·山能這一年】,推出綜述 ① 《 用好“關鍵一招” 激活動力引擎》。
改革,是搞好國有企業的關鍵一招。2024年,山東能源集團以開展國企改革深化提升年活動為抓手,聚焦“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出了一批深化改革的實招硬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拓展重組整合成效,提高資源集聚效應
2024年6月27日,山東能源集團召開地勘資源整合和裝備制修及礦用材料業務整合啟動會,以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契機,全面啟動了地勘資源、裝備制修及礦用材料業務整合。
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在講話中指出,地勘資源整合和裝備制修及礦用材料業務整合,是深入開展“五個深化提升年”的具體體現、加快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路徑。
今年,山東能源集團聚焦主責主業,啟動實施了地質勘探、充填開采、裝備制修及礦用材料業務整合,提升服務主導產業保障能力,實現集團利益最大化。
在地勘資源整合上,山東能源集團按照“總體整合、分步實施”的思路,以內部市場培育成長為基礎、外部市場壯大發展為途徑,著力構建地勘業務“一保障、兩服務”發展格局,打造一體化、全鏈條的專業化地勘綜合服務單位;在充填開采領域資源整合上,立足“科研創新、系統設計、技術應用、施工服務、系統運維”全鏈條保障,形成以市場需求為龍頭、技術研發為支撐、生產運營為紐帶的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煤炭行業綠色充填開采的“山能樣板”;在裝備制修及礦用材料業務整合上,聚焦“一個目標”,堅持清理弱項、做優配套、做強精品“三條路徑”,做強礦用裝備制造、礦用裝備維修、礦用主要材料生產“三大核心業務”,全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煤機專用裝備服務商、礦用材料供應商。
榆林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國家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能源資源優勢和產業政策優勢。今年,山東能源集團實施了陜西榆林區域公司整合,充分發揮區域主體作用,聚力構建區域發展“新陣地”。
2024年11月22日,陜西榆林區域公司一體化管理整合工作會召開。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在講話中要求,實施陜西榆林區域公司整合是山東能源集團深化整合融合、優化資源配置、放大協同優勢的重要舉措,要聚焦存量優化、增量跨越,著力打造以未來能源為中心的高低溫費托合成煤基新能源、新材料一體化化工園區,榮信化工煤基聚烯烴、有機原料示范園區,將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為新的利潤增長極。
通過深入推進產業、區域、業務板塊整合重組,進一步優化了山東能源集團資源配置,拓展了企業重組整合成效,最大限度提升了集團化作戰、集約化開發、集中化管理效能,為能源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高標啟動管控體系改革,提升企業治理效能
打造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企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要改革舉措。山東能源集團將國企特殊屬性與現代企業共性標準有機結合,以精干的機關機構、高效的管控體系、協同的聯動優勢提升企業治理效能。
2024年8月2日,山東能源集團總部機構改革會議召開,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在講話中指出,開展總部機構改革是貫徹上級機構改革部署的生動實踐,也是落實控制用工總量要求、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效率的具體行動,要深刻把握機構改革的重大意義,從講政治、顧大局、聽指揮的高度融入改革,準確把握機構改革總體思路,準確認識總部機構組織體系,準確看待機構崗位職責變化,爭做改革的支持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總部機構作為企業的“大腦”和“中樞”,是落實黨委決策部署的“第一梯隊”,位置特殊、地位重要、作用關鍵。山東能源集團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對標一流企業標準,自上而下啟動了機關機構改革,激發體制機制內生動力和管理人員干事創業活力,形成“定位清晰、職能完善、管放相宜、治理現代”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改革后山東能源集團總部設黨委工作機構5個、職能部室12個,共減少機構13個,壓減比例43.3%,總部定員減少43.3%,中層管理崗位減少30.9%。
山東能源集團還制定了二三級公司機關設置模板和管理人員占比模型,壓茬推進實施了權屬企業機關機構改革,按照合理設置、公開競聘、擇優錄取、合理分流原則,全面強化“五控”工作,確保二三級機關機構壓減20%、人員編制壓縮15%。
聚焦“權責明確、規范運作”,山東能源集團認真貫徹“兩個一以貫之”,構建完善以黨委常委會、董事會和總經理辦公會職權“三張清單”厘清治理主體權責,以綜合審議、一事一議“兩種方式”創新黨委前置把關程序,以“兩會一層”決策事項流程表“一張總表”明晰議事決策流程為重點,打造山能特色的“3+2+1”公司治理機制。
圍繞“控放結合、科學高效”,山東能源集團用好管控體系診斷成果,優化三級管控方式,推動運營權力放下去,構建形成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行高效的三級管控體系。
縱深實施“三項制度”改革,構建完善“三能機制”
三項制度改革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頭戲”。山東能源集團堅持市場、效率、效益導向,抓住三項制度改革強力攻堅,構建完善“三能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干部能上不能下、員工能進不能出、薪酬能增不能減問題。
圍繞“干部能上能下”,山東能源集團開展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提質行動,持續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年度考核辦法,科學開展全覆蓋、多維度、分線式干部考核。強化年度考核結果運用,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明確“末等”“不勝任”標準條件,確保各級干部末等調整達到5%,其中免職降職不少于2%,末等調整人員的薪酬至少降低20%。
圍繞“員工能進能出”,山東能源集團按照“五突出一健全一分類”原則,完善業績考核體系,實現精準考核、精準激勵。開展常態化崗位評估考核,強化結果運用,暢通員工退出渠道。落實“六定”標準,建立用工“超員單位、達標單位、優秀單位”評級制度,引導員工從地面向井下、輔助向生產、省內向省外流動。山東能源柴里煤礦嚴格按照勞動定額標準對采掘區隊進行重新定員,優化后的富余人員全部編入采掘生產后備隊伍,日常做好生產服務,隨時動態補充采掘欠缺崗位,切實保障生產正常運行;山東能源彭莊煤礦持續推進人力資源“六大清理”,組建長曠人員清退小組,對曠工、長病、長傷、返聘、借用人員和勞務派遣用工清理規范。
圍繞“薪酬能增能減”,山東能源集團嚴格預算政策落實,按照市場化和質效原則,強化各級公司總部薪酬管控,加強虧損單位工資管控,杜絕“工資領跑,業績落后;工資領漲,業績滯漲”,形成不勞不得多勞多得、由領工資到掙工資轉變的鮮明導向。優化薪酬結構,推動薪酬分配向效率高、責任重、貢獻大的關鍵崗位傾斜,向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傾斜,向業務一線苦臟累險崗位傾斜。
加力提速資本運營改革,打造多元資本運作平臺
2024年5月15日,山東能源集團南美公司旗下的北京探創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公開掛牌。
2024年9月24日,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德國沙爾夫公司交割儀式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敲鐘儀式,德國沙爾夫公司成為法蘭克福和慕尼黑兩地上市公司。
產權制度改革是解決國有企業深層次矛盾的根本出路。山東能源集團堅持“市場運作、依法規范、增量優先、一企一策”原則,加力提速資本運營改革,推動產權主體向多元融合轉變,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資本控制力。
堅持資本資產化、資產證券化,山東能源集團深入推進資產證券化攻堅行動,構建形成了7家主板上市、1家科創板上市、5家新三板掛牌的“7+1+5”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資產證券化率持續提升。旗下兗礦能源成為中國唯一擁有中國上海、中國香港、美國紐約、澳大利亞悉尼、德國法蘭克福、德國慕尼黑境內外六地上市平臺的大型能源企業。
山東能源集團發揮兗礦資本、山能資本投資平臺優勢,積極參與定向增發、戰略配售和混改等項目,與優秀民營企業、央企國企等搭建合作紐帶。
2024年5月15日,山東省綠色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完成工商設立。該基金由山東能源集團聯合廈門國貿控股集團、山東省新動能引導基金共同發起,是山東能源集團首只聚焦新能源產業的基金,總規模100億元,主要投向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儲能、氫能等領域,致力于培育發現新能源產業新質生產力,助力山東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基金采取“直投+母基金”“資產+股權”的方式進行聯動運作,同時還與社會金融資本共同發起設立若干資產類、股權類子基金,進一步放大母基金投資帶動效應。
山東能源集團還充分用好兗礦能源旗艦資產平臺,實施復興項目,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實現資產證券化率快速提升。兗礦能源于2024年6月4日實施H股增發,發行2.85億股H股股份,募集資金49.3億港元,用于落實戰略儲備資金,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和補充流動資金,成為中國A+H股公司近兩年最大規模境外再融資項目。